大学新生适应全攻略之学业篇
发布时间: 2020-04-13 浏览次数: 1592

       大学新生报到完毕,接下来的任务除了如何适应新的校园环境外,考虑更多的应该是如何适应新的校园生活、新的学习方式以及在心理上完全融入大学之中。而合理地安排科目与时间也是该好好计划的,同时制订自己的学习目标,这才是最为关键的。

    如何对待专业课、公共课和选修课?

    有些新生进入大学后,由于填报的志愿有些盲目,在学习了一段时间后,发现对专业并不喜欢。现在本市很多高校已考虑到了这个问题,搭建了大平台,新生进校后,不分专业,到了二年级才分专业、上专业课,所以你有很多时间来考虑志向。而许多大学普遍实行了学分修课,每星期的课由自己来选,一般分为专业必修课、公共必修课和选修课。

    一、专业课:学习目标要明确不同专业的大学生有不同的专业课,但不同专业的大学生对待本专业课程的学习态度应该是一致的:那就是不管喜欢与否,都要尽力学好。在学习专业课时,学习目标要明确具体,以不断提高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主动克服各种学习困难,做到直接学习兴趣和间接学习兴趣的结合。

    二、公共课:认识到其实用价值大学生对公共课的学习积极性普遍不如专业课,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持消极应付的态度,学习兴趣主要看老师的教学水平,如果老师的课讲得生动活泼,他们愿意听,有兴趣学。但这种兴趣主要是直接学习兴趣,而且大多停留在较低水平上,只限于上课认真听讲,把听课当成了一种享受或是对专业课的调剂。

    大学新生要充分认识到公共课的实用价值及对自己的意义,部分实用性强的公共课(例如外语)要当成专业课来学习。

    三、选修课:杜绝“捞取学分”

    大学生对待选修课的学习一般说来兴致较高,认为选修课可以开眼界、长见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而且选修课的学习要求不严,大学生较少产生逆反心理。但选修课在大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和分量毕竟不如专业课和公共课。要杜绝为了捞取学分才选修某些课程、“选而不修”的不正常现象。

    如何跨越“立交桥”

    有些大一新生因高考成绩与填报的理想专业有距离而被调剂到另一专业,为此遗憾不已。而实际上,本市高校实施插班生、第二专业等通途,都给大学生们带来看得见、够得着的实惠。

    ■通途一插班生

    由部分高校通过考试,招收其他普通高校在读学生作为插班生。插班生招生对象是本市普通高校完成本科一年级学业的优秀学生,招生人数是本市一年级本科生人数的2%以内。每个考生只能填报“一个学校一个专业”。由招生院校出题,考试为2-3门,从出题、阅卷到录取由学校自主决定。对符合上海试点普通高校招收插班生条件的学生,各高校在全面考查考生情况后,根据自主确定的选拔考试等条件择优录取。新生如果想要换学校、换专业,得从大一进校时就要开始准备了。2005年,复旦、华东师大、华东理工、上海财大和上大5所高校试点招收插班生。

    ■通途二跨校辅修“双校双学位”

    上海东北片高校和西南片高校均在全日制本科生中实行了“跨校修读第二专业”制度,使一部分学业优良的学生,在学好主修专业的基础上能跨校、跨学科修读另一个专业的主要课程,对成绩合格者颁发由辅修学校盖章的跨校辅修专业证书。

    跨校修读第二专业,各高校学生都可于大二上半学期和下半学期时开始报名。申请对象为协作组所属高校在籍的全日制本科生,但主修专业学习成绩优良,学有余力。且学生申请修读外语类第二专业的,必须是第一外语学习成绩优良者。申请修读的第二专业应与主修专业的课程重复不超过二门。

    ■通途三校内第二专业

    目前,本市各校基本都推行学分制教学,复旦、交大、华东理工等许多高校都在校内允许本科生在修读第一专业的同时修读第二专业,学生可按自己意愿在校内选读跨学科专业或课程。各校开设的“第二专业教学”是培养本科生复合型人才的一个特色。这样学生毕业时就比其他同学多了一张“二专”专业证书,成为“双专业”毕业生。有些学生认为主修专业不吃香,就可选择外语、法律、金融学、工商管理、计算机等专业,这种“主修+二专”培养出的复合型人才很受用人单位欢迎。而“二专”毕业生无论是在就业还是考研都更有优势。对他们提高自己的择业竞争力,找到理想工作有帮助。各校“二专”主要针对二年级学生,第二专业不是“二类专业”,学生将受到主修此专业学生的同等待遇。

    如何安排自己的课余时间?

    大学校园的课余生活丰富多彩。除了日常的教学活动之外,还有各种各样的讲座、讨论会、学术报告、文娱活动、社团活动、公关活动等。这些活动对于大学新生来说,的确令人眼花缭乱,对于如何安排课余时间,大学新生常常心中没谱。如果完全按照兴趣,随意性太大,很难有效地利用高校的有利环境和资源。

    要合理地安排课余时间,首先对自己在近期内的活动有一个理智的分析。看看自己近期内要达到哪些目标,长远目标是什么,自己最迫切需要的是什么,各种活动对自己发展的意义又有多大等,然后作出最好的时间安排,并且在执行计划中不断修正和发展。

    要有足够的时间来进行体育锻炼,最好能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和客观条件制订一个体育锻炼计划,务必拥有一个健康强壮的身体。

    此外,还可以利用课余时间阅读一些自己喜欢的书籍报刊。以读书为乐事,既可以排遣烦忧,愉悦性情,又可以获取知识,增长智慧,对大学新生身心的健康发展非常有利。

    【学习方式支招】

    状况教学:“喂食式”变为“放养式”

    案例:对于小周来说,初进大学后最大的不适应就是教学方式的改变。高中时,老师都“盯”得很紧,还不时地有这个测验那个考试,不想努力都难。但是进了大学,作业不常布置了,老师也很少主动来关心自己的学习,连上课地点也不固定了。面对这么“宽松”的学习方式,小周有些手足无措。

    分析:高中是一个小范围的群体,同学们上下课都在一间教室,课程都由学校安排好了,平时又有老师和家长两方面的督促,所以学习基本上是被动式的。大学则全然不同,自由支配的时间越来越多,老师不再施加压力,特别是文科的课程,课业一般比较轻松。成绩的好坏就全靠个人平时的学习态度是否自觉了。

    支招:建议新生在确定所学课程后,为自己制订一个合理可行的学习计划、确切的学习目标,以及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探索最佳的学习时段,并坚持按照计划进行学习,平时有问题主动请教老师。

    此外,大学里很多课程是学生自己选的,即使是一个班级的同学,上课的课表也各有不同。所以要尽量安排好时间不要跑错了教室。大学里的一些基础课程教学一般都在阶梯教室里进行的,建议“抢占”前10排的座位,这样听课效率会高一些。

    状况学习:平时不努力,考试“抱佛脚”

    案例:大学的学习强度和压力,与高中时比起来明显松了很多。新生小马就充分“享受”了宽松的学习环境,上课经常睡觉、开小差,下了课没有作业时就决不温习。到了期末考试,小马才紧张起来,熬了几个通宵,“游题海”,狂背书,变成了熊猫眼。

    分析:有些同学进了大学会完全放松。平时基本不学习,考试前的两个星期才开始“突击”,容易影响健康,而且虽然考试最后通过了,但是成绩大多不理想,毕竟“一口不能吃出个胖子”。

建议:学习还是要讲究“细水长流”,临时“抱佛脚”对于知识的掌握毕竟不扎实,考试成绩欠佳不说,靠临时死记硬背获得的知识,难以吸收而且特别容易忘却。应该说,大学学业比起高中还是比较轻松,有了十几年读书的经验,只是少了家长老师的督促,只要能够克服自身的惰性,坚持合理安排每天的学习,相信可以学业放松两不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