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信鸽
 
当前位置: 首页  心灵信鸽
心灵信鸽  

  问:很多大一新生表示从小到大,父母都是帮他们把一切都准备好,他们的任务只是学习。进入大学,没有父母在身边,他们不知道该干什么,时间如何分配,以致生活学习一团糟。对此,叶老师对这些大一新生有什么建议呢?

叶老师答:上大学后,生活环境有了很大的变化,没有了家长无微不至的照顾、事无巨细的提醒,许多事情需要独自处理。

首先要树立大学学习和生活的目标。目标是生活和生命存在的轴心,偏离了轴心,生活就会变得混乱,生命的意义也随之减少。大学生应该清楚地知道自己懂得目标是什么,怎样达到,何时达到以及进行目标效果评价等。目标应具有长期性、挑战性和可行性。如确立就业、考研、出国、锻炼口才等目标,当一个个目标的确立和完成,就构成了充实的大学生活。最好在大一就通过英语四级和计算机二级,大学通过六级,多练习英语口语,有条件可以和外国留学生多沟通。

其次要培养生活自理能力。要清楚明白地告诉自己要学会独立,自己的事自己做。不要嫌学校的条件不好或不够好,也不要嫌日常生活琐事太麻烦,这些都是一个人生存在世的基本能力要求。要有意识地去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会自己整理床铺,洗衣,缝补。根据自己的家庭经济情况确定每个月的消费计划,而不是盲目攀比,尽量按照计划执行,多余的钱可以存入银行,以备急需时使用。初期每月消费要列一个明细表,看自己一个月要花多少生活费,多少钱用在了学习上,是不是每一笔都是必须的。需要提醒的是,大一新生的自控能力较差,很容易沉溺于电脑游戏和网络,没必要急于购买电脑,学校的电子阅览室就可以满足日常使用电脑的需要。

再次,要学会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时间是最宝贵的资源,我们不反对娱乐,但反对时间的浪费。刚刚走过高三,同学们往往一下子放松了,以为大学会很轻松。如果你真的感觉大学很轻松,那么你大错特错了。大一学习的是基础课程,这些课程都很重要,可以为你的大学学习打下很好的基础。大学老师讲课的速度都比较快,上课的时候一般也不会有充足的答疑时间,所以自己要在课后多多预习和复习。

最后,要学习必要的生存技能。大学阶段是人的一生中增长技能、积蓄能量的重要时期。学习专业知识,考取英语和计算机等证书是大学就业的必备技能;个人学习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口才等能力的提高对今后的工作尤为重要,这些技能往往是能力和素质的载体。我们可以设想自己正处于就业、考研或是出国的十字路口,剖析自己何去何从,长处和短处何在,如何适应社会挑战,从而树立危机感,有意识地逐步提高这些技能。

大学是梦想起飞的地方,也是重新塑造自己的时机。在生命的旅程中,虽然离不开别人的指引,但自己才是真正决定该往何处去的人,无人能代替我们走完这段旅程。一路上也许会彷徨或无助,但正是这种种挑战的磨砺下,逐渐锻炼自己,成就自我。直面人生的困难和挫折,从磨砺中寻找希望,人生终将辉煌。

 

 

问:大学里,各种各样的社团丰富了我们的课余生活,可很多同学表示他们并不知道自己的兴趣特长所在,不知道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社团。对此,叶老师认为我们该怎样找到自己的兴趣,发掘自身特长呢?


叶老师:大学生的社团活动实践是经风雨、见世面、长才干的重要途径,是提高自身素质的重要途径。我提倡学生适当参与校内外的社会活动,譬如参加协会和志愿者活动,做班级工作等,甚至可以自发的组织一些群体活动,在工作中成长,在工作中受教育。

需要提醒的是,大一学生可能会参加了很多的社团和活动,但学校里各种各样的社团和活动并不都适合你。参加社团可选一到两项,最多也不超过三项,过多的社团活动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你的学习时间,过去有同学因为参加活动太多导致考试不及格现象,所以参加社团前最好先了解清楚某个社团是否与自己的兴趣相符。

寻找到自己的兴趣,首先要客观地评估和寻找自己的兴趣所在,不把社会、家人或朋友认可或看重的事当作自己的爱好;不要以为有趣的事就是自己的兴趣所在,而是要亲身体验它并用自己的头脑做出判断;不要以为有兴趣的事情就可以成为自己的职业,例如,喜欢玩网络游戏并不代表你会喜欢或有能力开发网络游戏;不要以为有兴趣就意味着自己有这方面的天赋,不过,你可以尽量寻找天赋和兴趣的最佳结合点。

       最好的寻找兴趣点的方法是开拓自己的视野,接触众多的领域。唯有接触你才能尝试,唯有尝试你才能找到自己的最爱。而大学正是这样一个可以让你接触并尝试众多领域的独一无二的场所。因此,大学生应当更好地把握在校时间,充分利用学校的资源,通过使用图书馆资源、旁听课程、搜索网络、听讲座、打工、参加社团活动、与朋友交流、使用电子邮件和电子论坛等不同方式接触更多的领域、更多的工作类型和更多的专家学者。

 

 

问:上大学后,所有同学都搬进集体宿舍,脱离父母和来自五湖四海的人住在一起,习惯的不同让寝室内总有争吵。对此,叶老师对于如何和室友相处有什么建议呢?

 

叶老师:大家从五湖四海走到一起本来就是一种缘分。大学里的同学来自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成长背景和经历,生活习惯也不尽相同,所以在集体宿舍里首先要有公共空间的意识,要尊重别人的作息时间和生活习惯。每个人都有以自我为中心的一面,但不是不可以改变的,现代社会强调的是分享、合作。试着相互去沟通、理解,如尝试去听听别人的成长经历,帮助别人找到自己的身上的优势;多了解别人眼中的自己。大家努力从相互了解走向彼此理解,取长补短,相信会比“只在此山中”,更有收获。如果集体宿舍里争吵过多时,可以宿舍内同学一起协商制定一些契约,可以是口头契约,也可以是文字契约,如十二点以后熄灯,不要在寝室里抽烟等。当寝室出现矛盾时,同学和班干部要及时协助解决,不能解决时要及时和辅导员沟通。

同时我们要树立健康的人生观,自觉地将自己和他人、集体结合起来,走出自己的小天地;恰当地评价自己,既不低估也不高估,既不妄自菲薄,也不自高自大;尊重他人,只有尊重和信任才能获得友谊;设身处地地从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真诚和包容是人际交往不变的信条。多向人际关系好的同学学习,做一个受欢迎的人。

 

 

 

       问:大学崇尚自主学习,于是有人高呼“60”分万岁,有人却每天埋头苦干,追求高分。对待这样的差异,叶老师认为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大学学习呢

       

       叶老师:高中阶段目标是清晰的,进入大学以后,学习内容、方式都有很大的改变,由于我们不了解这一点,没有心理准备,所以我们很容易产生焦虑,认为我们时间抓得不紧,认为我们在浪费父母的钱财,对不起父母,殊不知我们是在用高中学习的标准要求自己,以为那样才是真正的学习,而大学的学习,是一种工作技能的学习,它不仅要学习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学习适应社会的能力,确立健康的有利于自身发展的人生观、价值观。 

高呼“60”分万岁,以为大学会很轻松是一种错觉,仅仅是60分在未来的就业中是不够的,“轻松”的大学生活其实是没有目标导致的,结果带来的是毕业就业时的重重困难和后悔,以及在未来工作中更多的挫折。即便是你有其他的特长,有与专业无关的就业目标,但在大学里不仅仅是专业知识的学习,个人素质的锻炼和综合能力培养其实也是大学的非常重要的部分,有与专业无关的就业目标的同学的生活应该更“不轻松”。

进入大学以后要及时转变学习方法,要变高中的“要我学”为大学的“我要学”,尽快适应大学教法和学习方法可能是新同学顺应新环境必须做出的选择。进入大学后,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变成了以学生为主导的自学模式。课堂讲授知识后,学生不仅要消化理解课堂上学习的内容,而且还要大量阅读相关方面的书籍和文献资料。自学能力的高低成为影响学业成绩的最重要因素。

承袭过去在高中阶段的学习方法,即使勤奋用功可能也难以获得能力的全面提高,这在大学新生里是相当普遍的现象。对一些高中阶段的学习尖子来说,这种挫折可能会造成自信心的丧失。大学老师的角色定位是“引路人”,一门课程通常课堂时间是非常有限的,而大学教材几乎都是大部头,动辄四五百页,因而老师要完成教学任务就必须一堂课几十页地讲。一些同学会抱怨大学老师讲课太快,内容不够详尽,这其实是对大学的教学方式认识不足所致。

简而言之,自学是大学学习的主要特征,大学课堂学的是“知识的精要”,不仅上课所学的要靠你的自觉性去消化吸收,整个的知识体系也要靠自己去补充完善。可以月或周为单位制订一个学习计划,制定计划时要考虑到它的可行性。不要急功近利,如果将计划排得过于密集,让计划难以完成,结果实施起来疲惫不堪,不了了之。计划列举的科目和内容要具体,例如“要阅读的书目”“每天背英语单词的数量”“教材每章的小结复习”等等,可以将“学习计划表”贴在书桌前,添上几句学习名言鼓励自己。

 

 

问:进入大学,很多人都期待爱情,却又怕爱情影响自己的生活和学习。对此,叶老师认为我们该怎样处理好爱情与生活,学习的关系呢?


叶老师:爱情是人生经历的重要部分,是不可或缺的,但它并不是人生的全部。大学里爱情是青涩的,大多数大学里情侣都不能真正步入婚姻的殿堂。大学里爱情不是“必修课”,而是“选修课”。我们在大学里不要为了实现恋爱的愿望而恋爱,也不要为了填补内心的空虚而恋爱,这样的恋爱只能是游戏。真正的恋爱,是彼此真心的喜欢对方,欣赏对方。

         爱情可以促进学业,也可能成为自我发展的绊脚石。在恋爱的初期由于心理上的应激,一般对学习可能有一定程度的影响,但是在感情稳定后,双方都把主要的时间和精力放到学习上,也可以做到不对学习造成负面影响。完整的爱情的是要播撒在积极向上的事业沃土上的,没有事业的爱情如同沙漠中播种,缺少坚实的根基和土壤,迟早会枯萎。只有将爱情同事业结合起来,爱情才有旺盛的生命力。大学里的恋爱虽然单纯,但在恋爱前的追求阶段和恋爱的阶段,也需要一定的物质基础,一般都会多出部分开支,所以我们在准备恋爱时也要提前考虑物质的因素,不能只考虑自身的感情需要而不顾及父母和家庭的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