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苦和欢愉,都与我无关——直面情感隔离
发布时间: 2024-07-25 浏览次数: 15

“那段被霸凌的日子始终留在我的记忆里,在那个寒冷的冬天里我经历了太多。但是好在一切都过去了,现在我也有了自己的生活和圈子。”小A在叙述他的过往时,话锋一转,谈到如今的转变,嘴角漫起一丝笑意。

 

A的朋友问:“讲起那段经历的时候,你有什么感受?”

 

“我的感受就是:那段时间我经历太多了,我不愿去回想。至于那时的情绪,好像已经感受不到了。真要说的话,可能会惋惜我本该轻松愉快的青春吧。

 

 

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遇到一些不那么如意的事情时,第一反应是用理性去思考面对的问题是什么,如何用最稳妥的方式解决,它对生活有什么影响,从中获得了什么教训,却没有问过自己:我的感受呢?我的情绪如何?

 

又或者,在某些特定事情上感受不到自己的情绪流动和情感变化,比如面对痛苦的爱人,本该是关切的内心却毫无波澜,比如讲述过往的不幸经历时却异常平静,仿佛在讲述一个与自己无关的他人的经历。这样的“理性”状态,又是因何而起呢?

 

01

我们为什么会“情感隔离”

情感隔离,顾名思义,首先要有情感产生的来源(往往是抑郁、恐惧和焦虑)——某些外界刺激激发了负面的情感,从而使得个体将这些负面情感从自己的大脑中隔离出去,以此维持稳定的生活。也就是说,情感隔离其实是一种防御机制,是指个体将自己与某种不愉快的情景隔离开来,以避免由此引起的焦虑与不安。它既可以是主动的选择,也可能是被动的适应。通过这种隔离,当事人使自己相信什么也没有发生,也无需因此做出什么行动来改变现状。这个概念最早由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提出,他认为情感隔离是人类心理中一种常见的应对机制。

 

我们再回到小A的例子,他本是在过着平静的生活,但遇到了一些外界刺激,比如被校园霸凌,被无故地孤立和冷嘲热讽,于是他产生了负面情绪,觉得委屈、痛苦、愤怒。但是人都有追求幸福快乐、逃避痛苦的本能,在汹涌的情绪冲击下,大脑替他做出了决定:隔离这些负面的情感,搞定这些突如其来的负面情绪

 

此处还有一个问题,其实情感隔离实际操作起来,并不如它说的那么容易。有种心理现象叫“白熊效应”,当我们被要求不要去想或做一件事时,我们的大脑还需要一遍“再确认”——“不要去想象一头白色的熊”,此时,我们的注意力已经成功地“扎根”到这件被告知“不要想或做”的事情上了。也就是说,大脑传达出“情感隔离”的要求,反而让这些情绪更难被解决。譬如,失恋的人反复想让自己忘却曾经的爱人,忘却自己的痛苦和失落,却怎么也忘不掉,直至陷入负性漩涡。所以当我们使用情感隔离的时候,往往还有一系列其他防御机制的配合,比如压抑,合理化,仪式化,否认等来配合自己把情感隔离掉。

02

情感隔离为什么会伤害我们

 

作为一种防御机制,情感隔离能够在当下安抚人的情绪,让人有能力冷静地思考。欣心小时候怕黑,每每要睡觉时,在黑夜中画几个图形,就感觉安稳了许多,让自己睡个好觉。这些没有情感的行为,却能对抗负面的情绪,抵挡面对黑夜的恐惧,换来一夜安眠。除此之外,情感隔离在某些职业中有很多实际价值。比如医生如果太共情患者的痛苦,比如警察如果顾及犯罪者也有自己的苦衷,就可能酿成大祸。那我们为什么说,情感隔离会给我们带来伤害呢?

 

情绪真的消失了吗?

首先,情感隔离虽然能暂时搞定负面情绪,但被隔离的情绪从来没有真正得到解决,它只是暂时被压抑了,导致这种情绪涌动的能量依然存在,下一次如果遇到相似的事情,或者受到相关的刺激,又会爆发出负面情感。它就像是体内的毒素,一枚不知道什么时候会爆炸的定时炸弹,可能会在潜移默化间影响人的潜意识。糟糕的事情发生了,但是情感隔离会骗你它并没有发生,长此以往,就可能给心理带来难以磨灭的创伤。

 

如同故事中的小A,当他第一次坐到心理咨询室的沙发上,当他第一次慢慢讲述自己的过往,他感受到情绪犹如决堤的洪水一般,把他裹挟到那个灰暗的过去。直到情绪再一次被激发,人们才会明白,被隔离的情感从没有真正消失。

 

“理性”还是“感性”?

其次,如果太习惯使用情感隔离作为防御模式,就可能习惯性的忽视自己的情感体验,转而用所谓理性来思量一切。东亚社会往往褒扬荣辱不惊、冷静自持,很多人都习惯于用理智隔离自己内心的感受,把真正的情绪隐藏在冰山之下。我们很容易理解过度情绪化的弊端,却常常忘记思考过度理智化带来的伤害;能够用理性的思维来思考问题固然是值得赞扬的,但用理智进行情感隔离却可能让人失去看透事物本质的机会。

 

对情绪的感知是人类的宝贵财富,但如果长期克制,不去锻炼和使用识别应对情绪的能力,就可能会失去它,当我们隔离了痛苦的感受时也会渐渐变得无法感受快乐。而如果情绪不能被有效识别,自然也就不能得到妥善的应对和解决,就像很多年轻人感受到的“空心”一样,让人如鲠在喉。长期的情感隔离可能会导向另一个方向,冷漠、独立、感知麻木,这并不是所谓的“情绪稳定”,而是一滩死水。毕竟,只有了解自己的情绪来源,才能更好的做出改变。如果连最基本的察觉都做不到,又何谈影响呢?

 

03

丢掉情绪之后,我该如何自救?

 

虽然情感隔离并非是洪水猛兽,而只是一种防御机制,但如果它对你造成了过多的负面影响,我们仍然需要尽力克服它。如果影响太严重,可以寻求专业帮助,让心理咨询给我们提供一个安全的环境,和心理咨询师一起探讨情感隔离的来源和解决方式。除此之外,我们自己也可以采取很多应对措施。

 

1

第一,学会自我觉察,探索自我认知。在觉察之前,你甚至可能因为自己的“理性”而沾沾自喜,但一个人如果没有自我觉察的意识,他人是无法推动你成长的。当然,看到这里的你想必已经对自己是否受情感隔离的影响有了答案,那么接下来,你可以尝试溯源到自己开始情感隔离的那个节点,它给你带来了什么感受?在这之前,你对相关的人和事有怎样的感受?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转变?多问自己相关的问题,可能会让你的自我认知产生很大改变。

 

2

第二,多关注自己的情绪和情感,捕捉内心的情感波动。在情感隔离的状态下,很多细微的情感波动都被我们下意识的忽视了,但它可能会成为打开情绪闸门的一把钥匙。试着在理性的思考之外加一点细腻的感知,如果没有做好心理咨询的准备,可以给自己做一些小练习,比如每天记录自己的感受,比如正念理论里的刻意练习等等。也可以欣赏特定的书和电影,在结束后询问自己的感受和注意到的细节。刻意练习可以给情绪感知力带来积极的影响,但是需要坚持进行。

 

3

第三,需要明确情感隔离也只是一种情感状态。就像处理情绪要先接纳情绪一样,解决情感隔离首先要接受自己正在经历情感隔离这个现实,然后意识到自己在抵抗这件事情,以旁观者的平和心态去观察自己内心的对抗。接受这个状态,并且承认这需要一些时间来解决。

 

04

写在最后

 

 “没有感受就不会受伤”“没有情绪就不会痛苦”并不是解决问题的良药,用情感去表达情感,而不是假装情感 ,生命会更加丰盈绚烂。希望这篇文章能够帮助你或你身边的人,愿我们都能拯救自己冰封的情感,愿我们湮灭的心也也能重新燃烧。